马晓君
党的二十大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明确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谱写多极化人类文明进步新篇章的桥梁纽带。中国式现代化为大连“两先区”建设考核相关工作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站在大连“两先区”建设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大连“两先区”建设考核的相关问题嵌入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中进行总体思考,无论是对于回望过去十年的历史成就,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考核标准,客观检验过去大连“两先区”建设的历史成就。大连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在“两先区”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成就。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考核标准,可以客观评估过去的建设成果。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遵循,科学认识大连“两先区”建设。2020年,大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两先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两先区”建设的六大任务和八大举措,为实现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遵循,科学认识大连“两先区”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才能真正发挥“两先区”建设的全部动力。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精准推动未来大连“两先区”建设的改进和完善。因此,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发展目标,可推动未来大连“两先区”建设的改进和完善。
大连“两先区”建设是具体的,是能够对其进行量化考核的。这种量化考核主要基于一套符合时代背景的“两先区”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呢?除了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与互斥性、动态与稳定性、可比性五大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三点需要强调:
一是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与“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的内涵要义,瞄准影响“两先区”建设的各个方面与各类因素。首先,很多学者在阐释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内涵时大都从其定义出发,分别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国际化三方面进行探讨。鲜有学者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总目标,解读何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顾名思义是指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先行区域。最初,它主要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方面的相对充盈,即经济总量基数大,生产资源富饶,社会财富充裕。如今,其不单单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发展“量”上的积累,更多反映“质”上的飞跃。
二是要深刻认识到“两先区”建设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面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这一动态过程。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建设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这决定了大连“两先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迭代的新起点。综合时代背景,大连“两先区”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紧扣“产业结构优化是基础,经济质效并增是主线,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是导向”三大主题,客观全面反映。
三是要厘清大连“两先区”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两先区”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两先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是“两先区”建设的根本遵循和价值取向。因此“两先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始终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基于上述考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大连“两先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以下内容:产业结构的协调平衡化、高端智能化、绿色低碳化、国际开放化与资源配置效益化;经济发展的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和谐和睦、公共服务优享、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刊:《大连日报》
版面:A05
日期: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