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6日,由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四所高校倡议,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一期“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研讨班在江西井冈山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部主任王维国,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袁红林,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等嘉宾应邀出席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袁红林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及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基本情况。
洪永淼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经济统计学既是一门方法论学科,也是一门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大数据革命浪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洪永淼教授寄语青年经济统计学者,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验实践创新,推动中国统计学的发展,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方法与技术支撑,也为中国经济统计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周颖刚教授指出,经济统计学的未来发展需双轨并行:一是紧密贴合改革步伐,积极响应并服务于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二是坚守学术高地,紧跟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的浪潮,不断在研究方法上追求精细化、系统化,勇于跨学科融合,以更广阔的视野推动学科的繁荣发展。
王维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研讨班的举办,对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经济统计学领域及跨学科的众多学者参与,融汇交叉学科优势,携手为经济统计学科的繁荣与进步贡献着宝贵力量。
开幕式由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平卫英教授主持。
研讨班为期五天,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精心策划了12门课程,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统计学者许宪春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等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分专题讲授,内容既包括介绍与梳理现有专业知识的历史发展与实践应用,以及现代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论的知识框架,还包括中国学者的专业思考和批判。
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著名统计学者许宪春教授以《数据和数据资产统计与核算问题研究》为题,细致剖析了数据的本质概念、价值链条的构成、精细分类及其独特特征,并深刻阐述了这些数据要素如何重塑统计生产的边界与范畴,以及数据产出估价的新视角与新方法。随后,许宪春教授将焦点转向数据资产这一前沿领域,详尽阐述了数据资产的相关概念与细致分类,进而深入探讨了数据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体系、数据资本存量的科学计量方法,为我们理解数据作为新时代核心资产的价值与潜力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测度》为题,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经济测度领域的多个维度。洪永淼教授从经济测度与经济统计学的紧密联系出发,进而探讨经济测度如何与经济理论相辅相成,解析经济测度范式的演变轨迹,并深刻阐述何为优质的经济测度标准。结合时代背景,洪永淼教授特别强调了大数据对经济测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以及高频宏观经济指标测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此外,他还创新性地探讨了文本数据在经济社会心理测度中的应用,以及异质性对宏观经济测度的影响,刻画了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经济测度全景图。
13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以《乔根森〈生产和福利:经济测度的进步〉述评》为题,详尽介绍了《生产和福利:经济测度的进步》的基本逻辑架构与精髓内容,充分肯定了其在生产与福利测度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邱东教授特别指出,尽管乔根森教授的论文是学科综述性的,但其中提及的“进步”和“贡献”在分布上仍可能呈现出“偏态”特征,提醒学界在继承与发扬的同时,需保持审慎态度,进一步深入挖掘测度机制的内在逻辑,并加强对潜在测度陷阱的识别与防范,以推动经济测度理论与实践的持续发展。
13日下午,浙江工商大学苏为华教授以《OECD-EC/JRC的复合指标理论(CIs):现状与评述》为题,介绍了综合评价的研究范式,聚焦国际前沿,详尽阐述了OECD-EC/JRC在复合指标理论领域的探索历程与应用现状。继而从学者队伍、理论体系与服务目标、方法重点与学理逻辑、工作流程四个层面,对OECD-EC/JRC的复合指标理论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国内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方法进行了比较。苏为华教授呼吁与会的青年学者加强研究与交流,以培育形成理论方法的创新研究队伍和综合评价方法的科学运用队伍。
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王亚菲教授以《缪格经济指标的政治经济学》为题,系统梳理了《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croeconomic Measurement》报告中,关于国际经济统计与宏观经济统计的复杂议题,重点剖析了国际经济数据给全球事务带来的专家关注偏误、可计算性偏误、资本主义偏误和隐匿财富偏误,以及宏观经济统计潜在的经济生产偏误和就业偏误。最后,王亚菲教授通过中国与南非两个国家的具体案例,展现了统计指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实际应用与深远影响,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统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4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洪兴建教授以《阿特金森经济统计思想述评》为题,详细梳理了阿特金森(Anthony B. Atkinson)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核心观点,并与大家交流了关于经济统计发展的相关体会。洪兴建教授指出,理论概念和测度指标的明晰,是经济统计的立身之本;数据的质量提升和规模丰富,是经济统计的立命之本;经济规律的分析与预测决策,是经济统计的立业之本;创新研究是经济统计的立足之本。
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教授以《EMD数据分解及其在经济学的应用》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特征提取方法及其在复杂经济数据分析中的独特优势与应用实例,探讨了数据分解技术如何与计量建模、深度学习巧妙融合,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与路径。随后,汪寿阳教授分享了数据分解技术在疫情预测、政策分析、能源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的研究案例,进一步展示了数据分解技术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也激发了与会学者对经济统计学研究新方法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探讨。
15日下午,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徐强教授以《迪沃特的指数研究述评》为题,全面介绍了W.Erwin Diewert的学术贡献。首先简要介绍了Diewert的学术背景,随后分章节详细探讨了Diewert在多个指数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包括指数经济方法的研究与评析、指数检验方法的研究与评析、指数随机方法的研究与评析、Hedonic指数的研究与评析、CPI编制问题的研究与评析、ICP中指数问题的研究与评析,以及对指数领域其他重要议题的广泛讨论。
16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级统计师彭道宾以《毛泽东苏区调查的光辉实践》为题,阐述了毛泽东苏区调查的历史背景与宏观框架,追溯了毛泽东苏区调查的源起。随后聚焦于毛泽东在苏区的一系列标志性调查实践,揭示了苏区调查在指导革命实践、特别是应对如第五次反“围剿”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彭道宾指出,历史经验和教训昭示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省级特聘教授李冻菊以《斯蒂格利茨两份经济测度报告述评》为题,从专家组成员、学界反应、政府反应和国家反应等角度阐述了斯蒂格利茨两份经济测度报告的影响力,系统介绍了两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如GDP的测度、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考量、社会福利的深度剖析以及机会不平等问题的量化分析等核心议题。并从统计学的专业角度给予评价,为与会者提供了科学理性的研读视角。
16日下午,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小理教授以《中央苏区调查统计研究》为题,就如何展示系统的中央苏区调查统计事业的历史全貌,如何从统计史的学科新角度对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展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开展系统研究,如何从机构和制度层面对中央苏区时期调查统计事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如何研究中央苏区时期调查统计工作的内容,如何总结提炼中央苏区时期调查统计的思想及其启示,如何开展中央苏区时期调查统计的学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全面而细致地阐述了其研究构思。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平卫英教授以《迪顿经济统计思想述评》为题,介绍了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教授在经济统计学领域的学术成就,系统梳理了经济统计学领域的范式变迁与研究焦点,剖析了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分析逻辑,并客观分析了经济测度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此外,平卫英教授还强调了经济统计常规分析的关键作用,以及国际比较为我们带来的宝贵启示,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幅全面而务实的经济统计学思想图景。
研讨班圆满落幕之际,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进行了精炼而深刻的总结。邱东教授强调,此次研讨班的举办意义非凡,首先,它搭建了跨领域、跨专业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多元知识与智慧的交融;其次,它打破了固有认知壁垒,深化了对经济统计学核心机理、运作机制及其深层理念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再者,强调实践为基,立地才能顶天,办法支撑想法,唯有脚踏实地,方能支撑起高远的思想与创意。最后,邱东教授满怀期待地指出,经济统计学领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鼓励在座的青年学者携手并进,深化交流合作,为经济测度和经济统计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也对研讨班的未来寄予厚望,期待它能够越办越好,成为培养青年经济统计学人才的重要摇篮,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学术繁荣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本期研讨班课程主题丰富、内容详实,旨在构建一个优质的学术平台,为学员们提供系统学习与深度交流的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近九十所高校与单位的一百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期研讨班。
撰稿:肖潇 审核:徐强、范涛 单位:统计学院